查看原文
其他

宗教争斗中的无穷小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同学高等数学 Author 马同学

牛顿大神在数学、物理演算中,经常会用到“流数”(fluxions),也就是现在称之为的无穷小。比如,下面是牛顿计算 x2 导数的过程,其中的 dx  dx2 都是“流数”:



乔治·贝克莱(George Berkeley,1685-1753),也称为贝克莱主教,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激烈的批评,说“流数”在运算中突然消失(指上面“忽略 dx ”这一步),就好像一个鬼魂:



这确实是蛮严重的、又切中要害的批评,在严肃的数学运算中,怎么能凭空让某个量消失呢?所以在微积分发展历史中,贝克莱主教的评论在很长的时间都是笼罩在上空的乌云,直到后来魏尔施特拉斯严格定义了什么是无穷小之后才消散。


关于贝克莱主教的疑问,我们已经另文解释过了,本文想讨论的是另外一个问题,为什么乔治·贝克莱,圣公会的主教,著名的英裔爱尔兰哲学家,在数学上的业务能力这么强?又为什么会对牛顿提出质疑?阿米尔·亚历山大在《无穷小》一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,简单来说就是,欧洲中世纪,宗教争斗无处不在,数学也是重要的必争之地。



下面,我们来进行更详细的解释(文中涉及到很多历史,纰漏之处,望大家指正)。


1 改变世界面貌的一次宗教裁定
1632年,5位身穿黑袍的教士,聚集在位于台伯河左岸的罗马宫殿里,他们代表天主教会正在对意大利著名的数学家、物理学家、天文学家伽利略·伽利莱(Galileo Galilei,1564-1642)的某项研究进行裁决。这个研究是,讨论线段可不可以看作由无穷多个、长度为无穷小的点构成(具体的讨论请参看这里):



最后他们作出决定,不赞成该项研究,禁止在教会内传播(下图是油画《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》):



这次裁决并非是孤立的事件,更多关于无穷小的裁决纷至沓来。最终,在整个天主教世界,尤其是大本营意大利,各种关于无穷小的学说,都被禁止研究、讨论,更不能向他们的年轻人传授(当时,天主教举办了很多学校,这些学校往往都是名校,所以在教育界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)。


作为希腊遗产继承者之一,意大利一直保持着杰出的数学传统,最终在黑暗中孕育出了文艺复兴运动,成为了人类文明的转折点,并且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,它的艺术和科学激励了整个欧洲(下图是油画《雅典学院》,象征著文艺复兴全盛期的精神):



但是,天主教会对无穷小的否定,事实上完全停止了高等数学在意大利的发展。而更宽松的英国、法国继续在讨论、研究无穷小,其中重要的结果是,牛顿发明了微积分,并与万有引力一起在数学上描述了整个“世界体系”。可以说没有微积分,就没有现代社会。


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曾经充满着活力和创造力的意大利,逐渐沦为了欧洲经济的边缘地带,开始落后于欧洲北部的主要竞争对手(当然,这么说有点过于夸大这一次裁决的意义,意大利还有别的问题,比如罗马教皇非常保守,禁止了所有异端学说;意大利本身也不是统一的国家,是由国王、公爵、大公以及教皇统治的许多小公国组成的混合体,内斗不断,诸如此类)。


2 古希腊的神与《几何原本》
主教会为什么会关心“无穷小”?这需要从古希腊人对神的认知开始说起(下图是油画《雅典娜与胜利的宙斯》):



2.1 神就是“第一因”


在希腊人的认知中,所有的事物发生都是有原因的,而神是一切终极的原因,或者称为“第一因”。比如,下雨是因为有云;云为什么会在空中,是因为风吹过来的;那为什么风要往这边吹,这是因为神的意志。再比如,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地心说,地球静止在宇宙的中心,太阳、月球、水星等围绕着地球在运动。为什么它们会一直旋转呢?当然是因为神的推动。为什么它们不会像皮球一样坠落到地球上呢?也是因为神居住在最高天,它们对神明充满向往,所以一直悬浮着:



2.2 《几何原本》


可能就是遵循上述思想,欧几里得创作了大名鼎鼎的《几何原本》:

书中提出了五大公理,这些公理(欧几里得以及当时的大部分人认为)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事实,都是不证自明、毋庸置疑、显而易见:

        (1)从一点向另一点可以引一条直线

        (2)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

        (3)给定任意线段,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,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

        (4)所有直角都相等

        (5)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,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,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


然后通过逻辑推理,或者说通过演绎法,得到《几何原本》中的几百个定理。也就是说,这五大公理是整个几何学的终极原因,或者称为“第一因”。对于某些希腊学者而言,这不就是神在数学上的最好体现吗?或者说,这不是论证了神的存在吗?



3 天主教与《几何原本》

3.1 兴办教育


1517年,马丁·路德(Martin Luther,1483-1546)在德国维滕贝格的诸圣堂门前贴出了《九十五条论纲》,强烈质疑罗马教廷关于藉金钱换取上帝赦罪(即赎罪券)的行为,极大地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,最终促成了基督新教的兴起:

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天主教会加大了传教的力度。除了传统的教堂之外,又开始兴办教育。由于天主教会深厚的底蕴,使得教会举办的学院有着大量的杰出老师,整个天主教的贵族和富有的平民都趋之若鹜。这些学校多数分布在欧洲,但远在日本长崎、秘鲁利马也有教会学校。这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体系,可谓空前绝后。下图是该庞大教育网络的中心,罗马大学:



教会学校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受过良好教育且虔诚的天主教徒,离开学校之后,这些学生大部分都会在社区教会中担任领导职务,进而影响更多的人。最终,兴办教育这一举措使得天主教会在与新教的斗争中,获取到了竞争优势。


3.2 世俗科学的裁决


为了吸引更多的世俗学生,除了神学之外,教会学校也提供很多实用的学科,其中就包括数学。教会学校的数学主要教授《几何原本》,这是因为克里斯托佛·克拉維斯(Christopher Klau/Clavius,1538-1612)说服了教会,使得教廷相信,几何学的永恒规则就是上帝的化身,而不容反驳的五大公理象征着上帝的权威。下图是克拉维斯的画像:



当时各种天文学、地理学的新理论在不断涌现,教会学校也要去甄别哪些理论可以进入校园(以及整个天主教世界),主要判断依据就是这些理论是否有害于“信仰”。比如,尼古拉·哥白尼(Nicolaus Copernicus,1473-1543)的日心说最终被裁决为违背《圣经》,禁止(在校园内以及整个天主教世界)传播(下图是《哥白尼与他的日心说》,图中哥白尼右手边的板子上画的就是日心说的示意图):



同样的,当时的“无穷小”学说与《几何原本》是冲突的(实际上欧几里得创作《几何原本》的时候,已经有“无穷小”的相关讨论了,因为其中存在种种不确定性,他刻意回避了“无穷小”),所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,整个“无穷小”学说都被令行禁止,以便维护上帝的权威(“无穷小”存在很多不确定性,教会更担心其中的讨论会带来创新、革命,最终又像新教崛起一样,损害教会的权威)。


4 英国与无穷小
天主教会的大本营意大利不同,英国为了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,很早就拥抱了新教。虽然天主教仍然是国教,但新教也拥有合法的地位。在学术上也是一样的,约翰·沃利斯(John Wallis,1616-1703)作为创始人之一,成立了伦敦皇家学会,允许各种学术讨论,当然其中也包括“无穷小”的学说。下图是沃利斯的画像:



伦敦皇家学会成立至今,它的会员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伟大科学家。艾萨克·牛顿爵士(Sir Isaac Newton,1643-1727)从1702年开始知道1727年去世为止一直担任皇家学会会长;开尔文男爵威廉·汤姆森(William Thomson, 1824-1907,热力学之父)曾于1890年到1895年担任学会会长;查尔斯·达尔文(Charles Robert Darwin,1809-1882,进化论)、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 1879-1955,相对论)、斯蒂芬·霍金(Stephen William Hawking,1942-2018)等都是该学会的会员。


对“无穷小”学说的保护,是英国学术自由的一个缩影,在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发展为了欧洲强国,最终开启了工业革命,成为一代世界霸主:



5 总结
本文虽然没有直接阐述贝克莱主教的相关历史,但从一个侧面我们能够理解他为什么数学能力这么强(教会学校有数学学习的传统),以及为什么要去质疑牛顿(因为他的理论与《几何原本》的相冲突,不严谨,充满不确定性)。

天主教需要一个完全可知的、确定无比的数学,但是正如作者阿米尔•亚历山大在《无穷小》结尾所说:“想要构造一个完全可知的、理性的数学世界的任何企图,不仅在政治上是危险的,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一条死胡同。”

End

荐读:



衡水中学疫情期间作息时间表曝光!惊醒无数沉睡中的孩子……


高考数学优秀视频全集


助力高考,献给高三党复习大全



看更多精彩文章

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


奇趣数学苑



戳原文,有惊喜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